- A+
对孟浩然诗的评价(孟浩然与诗人王维并称什么)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不得不做真隐士。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该派前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时代气息。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歌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闲适以及羁旅飘泊的心情。其中虽不乏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真性情的本色的流露。孟诗不事雕饰,浑然天成,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晦涩深奥。他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之美的慧眼,即景会心,将美的瞬间定格成永恒,而意境高远。在他的笔下山水诗中的形象,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山水形象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情气质水乳交融,使山水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为意象,打上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的印记。
代表作五言律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自然天成。全诗八句,首联,“八月湖水平”首句开门见山,点明夏季洞庭湖进入丰水期,“平”勾勒出湖水浩淼,第二句“涵虚混大清”,承前而来,写出了洞水充天塞地的混沌景象。颔联是千古名句,“蒸”、“撼”二字用夸张的手法,笔力万钧,交代地理位置,更突出洞庭湖气象万千,气势非凡,境界全出。前四句是极力描写洞庭湖的磅礴气势,雄浑宏大,已是一首很好的洞庭美景诗,足以流芳百世;然后这首诗的重心在后四句,前面是向张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后面的投赠干谒作铺垫。而“投赠”又与“洞庭湖”紧紧相连,互相顾及,八百里洞庭之壮景,踏入仕途的情怀与希冀一一展现,含蓄蕴藉。颈联,通过“欲济无舟楫”过渡,写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孟浩然多以隐士自居,“大隐”隐于市,并不一定要隐居山林,种豆南山,其实也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在这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不能施展才学不是一件光荣的事,隐含着风流名士的怀才不遇的羞赧。尾联两句,写临渊而羡鱼的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希望在张九龄荐举之下,谋得一官半职,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统观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染,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宏大境界与奇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强烈的艺术效果,成为孟浩然清淡山水之外的杰作。
要评价老师:汝之水平至少与师“平”!这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