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郑愁予的诗的风格
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祖籍河北。原名郑文韬。由于父亲为军人,所以家人经常随其辗转各地。同时,母亲教授他阅读古典诗词。曾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十四岁入北大文学班学习。十五岁的开始诗歌创作。1949年随父迁居台湾。后毕业于新竹中学。1945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同时在《现代诗》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成为“现代派”的中坚分子。
1953年于纪弦结识,三年后,与八位诗人共同发起“现代派”。1968年赴美爱荷华大学留学深造,后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此后即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退休后在台湾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其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雪的可能》《刺绣的歌谣》等等。
郑愁予的诗歌作品,处处可以见出富于古典韵味的语词和场景,然而对于语言的绝佳把握与运用,让人读来并无陈词滥调的感觉,诗歌语言洗练,句型运用灵活,具有很强的现代性。但从作品所彰显的精神气质来看,则张扬的是一种深厚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从他的作品中,你既可以隐约感到温庭筠的委婉,又可见出辛弃疾式的悲凉慷慨,这些均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世界。
1974年,杨牧为《郑愁予诗选集》所做长序《郑愁予传奇》,对其诗歌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滴现代的。”“中国的中国诗人”,正是对郑愁予的诗歌最为精当的评论。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他的代表作品有《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愁予先生成名甚早,《错误》《赋别》等作数十年来传诵不衰。2005年落籍金门,是金门一大盛事。早期诗作因为心怀故土,家国之情与流放意识浓厚。70年代以后,流浪情怀不复,语言节奏感逐渐放松。近三十年来郑愁予诗以文人情怀与现实余裕为基础,想像与体悟翻上一层,显示一种他人难以模仿的情调,虽无早期的浪漫咏叹,却更为显示技巧的炉火纯青。
他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郑愁予因婉约柔美的抒情和以传统意象来拨动现代的敏感,被认为是台湾诗坛最富传统精神的现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