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好词好句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及注释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枯萎凋零,坐在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2、罗裳:锦罗制成的裙子。

  3、兰舟:用木兰制成的华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称。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4、锦书: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之。根据不同排序,可以读出许多首怀念远人的诗歌。后代遂以“锦书”、“锦字”代指思念的书信。

  5、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这里指信使,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据《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丈夫应该也是如此,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这首词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

  词牌说明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格律对照

  中仄平平中仄平。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中仄平平中仄平。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格律说明:(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加黑体字有韵脚所在。)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