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课文教案设计

  • 《鸟啼》课文教案设计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好词好句

《鸟啼》课文教案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啼》课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鸟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第二板块《生命之歌》中的一篇文章。本专题围绕“珍爱生命”这个话题选取学习材料组成两个板块,其中有海伦·凯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史铁生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贝尔曼对他人的关爱及对他人关爱的感受;还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次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本文出自最后一个板块,专题定位于文本研习,因此本文课堂教学力求创设情境,研读文本中包含的关于生与死的人生生命的体悟,从而倡导学生在生活中珍爱生命,顽强勇敢的生活,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更高贵。

  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语言优美又有深度,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理解起来把握文意不是太难,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熟读文本,熟悉作者和写作背景,在头脑中形成文本框架结构,但是熟读文本语句只是表层,真正能把握文中对环境以及鸟啼声本身描写,与其中渗透的生死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深入把握文本内涵还是有难度的。从这个角度讲,引领学生深入情境,体悟文中鸟儿所表现出的生命的顽强,理解感悟作者对鸟儿生死观的赞美的内涵,是学习鉴赏本文的关键所在。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其他三篇文章的学习,他们对“珍爱生命”这一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但学生平时阅读比较多的是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对哲理性散文了解甚少,更缺乏鉴赏这类散文的能力。面对这样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他们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对“珍爱生命”内涵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和理解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时,教师点拨要透彻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品读文本,品味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寻找生命中的精彩,对生命价值进行思考,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难点

  1.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方法指导

  1.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

  2.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1.播放轻音乐《寂静之音》同时展示鸟的图片。

  2.引导思考:舒缓的音乐,悦耳的鸟啼,还有鸟儿美丽的身影,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还能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

  方法:幻灯片配乐播放鸟的图片。

  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导入新课。

  二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字音:

  ⑴田凫(fú)(2)椋鸟(liáng)(3)老饕(tāo )

  (4)慰藉(jiè)(5 )攫住(jué)(6)笨拙(zhuō)

  (7)潜力(qán)(8)蛰伏(zhé)⑼摇曳(yè)

  (10)骇人(hài)(11)隐遁(dùn)(12)窒息(zhì)

  (13)残骸(hái)(14)昊天(hào)(15)炽热(chì)

  方法:一个学生展示,教师帮助正音之后齐读。

  意图:加强基础积累。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思考:文本哪几节写鸟啼?哪几节写启示?(见学案)

  明确:

  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描写)

  第二部分:(6―15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方法:

  学生共同回答,教师同时阐述。

  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一)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1)鸟啼声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

  1)环境: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

  2)变化:“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由弱变强,由少变多。

  方法:读第一部分,独立思考、概括回答。

  意图:提高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这部分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

  通过写鸟啼出现的环境和鸟啼声的特点以及其变化,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方法:共同回答。

  意图:过渡到对语言的品鉴。

  (3)作者语言美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讲义上的句子分析。(见学案)

  明确:

  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方法:结合课堂学案品味语言。

  意图:体会修辞的妙处,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二)研读第二部分,思考:

  1.除了运用修辞外,作为一篇哲理性散文,语言也很有内涵。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

  默读文本,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

  明确: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2)“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

  明确: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3)“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明确: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4)“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

  明确: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方法:默读文本第二部分,选取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思考它的含义,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意图:品鉴语言,获得感悟。小组合作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把握文章的主旨。

  2.小结,明确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向死而生”有什么内涵?

  明确: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方法:链接音频文件《鸟啼》第九段的范读。

  意图:让学生尽情感受生命的张力,珍爱生命。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3、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是否有相近的观点?

  明确:

  史铁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方法:链接影音文件。

  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影音文件,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提升对生命高贵的认识。

  四当堂检测礼赞生命的高贵

  1.生命以力量证明它的高贵,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因为力量。你觉得还有哪些人和事可以使生命高贵?试举例分析。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⑴中华之光:朱光亚一生就只做了一件事

  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总揽全局,心怀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⑵隐形翅膀:无臂钢琴师刘伟

  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⑶高义薄云:胡忠、谢晓>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方法:思考这个问题并用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意图:通过写几句话,提取平时积累的素材,锻炼使用素材的能力;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让语言更优美生动。而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