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篇一:作风建设永远的路上心得体会
前阵子,在公司党委的组织要求下,我们在各自的支部内部观看了由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数百位采访者中,有违法违纪人员、有专家学者、有举报人、暗访者、还有普通群众……他们根据自己所处的各种不同位置,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也为我们呈现了“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光辉的历程。
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2012年深秋,老一辈中央领导班子正逐步褪去,而新一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正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与检查。2012年12月4日7点的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的一则重要新闻——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则新闻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他们都在怀疑,这到底是中央在下狠力,还只是真的一阵风呢。实质上,在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确实需要整顿一下我们的各种风气,因为各种不正之风是滋生我们腐败的温床,如果我们让它肆意发展,那么我们的国家必将会被淘汰出局。八项规定一开始主要是针对中央领导机构的,中央领导们也做好了典范,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因此在社会上也起到了很大的反响作用。而该片也正是对八项规定出台以后,一些政府官员作出的一些批斗及警示。
专题片中还首次披露了30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侈浪费的情况。片中还由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呈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披露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这些现象,在我们以前或许就见怪不怪,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但现在不一样了,自从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群众开始执行自己的职责,看到了违反规定的事件后,便第一时间向当地纪委举报,而纪委也会第一时间作出最严肃的处理,并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曝光。
观看该专题片之后,再回想一下身边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前政府办事效率低,有的甚至还要送礼送红包,别人才会给你办好的现象似乎已向我们远去,这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的基本要求。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众所周知,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言:“蚜虫吃青草锈吃铁。”吏治败坏、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执政之基。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但是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这不仅仅只是我们官员和党员的责任,更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人对不正之气说No,那它还会长存吗,它还会有属于它的“温床”吗?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并不只是政府的事,我们也不要只做旁观者,我们要加入到这个反“四风”的队伍中来,一起为了我们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篇二:作风建设永远的路上心得体会
今日,新干线传媒党支部组织公司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系列影片。影片中穿插了近百位受访者的真情实感——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我们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让观者感触颇深。
好作风正党风,好党风得民心。作风事关成败,只有作风硬,才能谋大事、干实事、干成事。要解决“四风”问题,既要从具体问题入手,也要从根源上来抓,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认识不到位,行动就容易变成“形式”。由此推及到我们的本职工作上,就是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四风”问题的严重性,集齐后果的恶劣影响性。另一方面,当我们发现问题就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动真格。
其次,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多听取党员、积极分子及员工的心声,广纳谏言,为员工群众们反映意见开辟通道。同时,要让他们看得见我们的行动,将其满意作为衡量作风建设的一杆标尺。
最后,要从完善制度入手。作风建设不应该是“一阵风”,而应该像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那样“永远在路上”。要使作风建设形成党内的一种常态,关键就是建章立制。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中的任何问题要即使整改,同时要把好的整改措施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做到从根源上杜绝。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新干线传媒党支部将切实落实我党的各项诉求,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篇三:作风建设永远的路上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县纪委和本部门组织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专题片活动。本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的重大成果。
专题片分为《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四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中央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了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讲述了鲜活的执纪监督故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讲话中所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所以对于所有党员干部而言,并不是将作风建设及其取得的成果止步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是应该以此为自己人生和为官的一个新起点,让自己保持住这次教育活动的成果和受到的精神洗礼,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在保持紧迫感中让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不愧于党员干部这个党给予的责任和荣誉称号。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深谙于心的是什么?是作风,作风的重要性。作风是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风雅和气度,是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是日常生活的勤俭敬业,是面对困难的镇定自若。作风要是出了问题,整个人就出现了问题,腐败就越容易滋生。作风不是小事,而是关乎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作风建设是党员建设的“晴雨表”,更应该是大力反腐的“着力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炼党性,守党纪,正党风。
炼党性。党性要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打造,要在坚守的信念与不符的氛围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将中央的各项规定,输送到自己的全身血液,打通自己的整个“脉络”,绷紧自己的每一根神经。杜绝各种“腐蚀剂”近身,党性可以塑造的“无懈可击”,但是稍不留神,就会被一点点蚕食,最后就会走向腐败的深渊。对上,不做权力下的“奴隶”;对下,不做权利上的“主人”,用刚正不阿的党性去面对权力,将权力用得恰到好处。
守党纪。党纪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说,形同虚设。“豪华饭局”极其隐蔽性,顶风作案,又丝毫不避讳。借学习考察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借逢年过节之名,行权钱交易之实,他们小心谨慎的提防反腐“高压线”,却将“低压线”踩得体无完肤。此次作风建设,不再是讲道理的文件,而是真刀真枪,让每一名党员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这样才能起到好的警醒作用,劝诫作用。
正党风。党风建设是党员形象的“载体”,是党员宗旨的“影像”,将党风摆正,将为官之心摆正,才能将作风建设进行的顺畅。疲于奔命,却又乐此不疲的送礼,让党风少了些公正,多了些“随心所欲”;“干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的工作氛围,让党风少了些活力,多了些懒散。党风不正,人心难正,沉珂不除,实在难以焕然一新。所以,党员干部要将作风建设时刻记在心中,对得起一个人字、一个党字、一个官字。
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三严三实”成为了今年的主要活动内容,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遵循“三严三实”,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路径、工作方法、做人之则,更是一条要始终坚守的为政之要。“严”是慎独慎微的自律,“实”是脚踏实地的干劲。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为政之“严”与做事之“实”熟稔于心、相互融合、外化于形,才能高举为民务实清廉之旗,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营造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风清气正的为政环境,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价值追求。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坚决反对“四风”、端正作风,就要把“三严”要求切实贯彻在从政的全过程。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能严以修身;只有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才能严以用权;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才能严以律己;我们只有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真正为群众谋福祉,当好人民公仆。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作风建设在路上》带给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启迪、反思,应该反映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自身的紧迫感,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将作风建设的成果持久的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