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是什么意思(兵贵神速的故事简介)

  • 兵贵神速是什么意思(兵贵神速的故事简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好词好句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发生在曹操北征乌桓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洪、郭嘉和曹操。原文如下:

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郭嘉曰:“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

操曰:“奉孝之言极是。”遂率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前进发。但见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嘉曰:“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操曰:“吾见北地崎岖,意欲回军,若何?”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耳。”遂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经过数年激战,曹操终于平定了河北,袁煕、袁尚等袁绍残余势力逃往乌桓。曹操召集文武商议北征乌桓之策。大将曹洪认为大军一旦远征乌桓,刘表必定派刘备偷袭许都,认为应该回师许都以防不测。而谋士郭嘉则认为,此时出征乌桓,乌桓将措手不及,战争一定会以曹操的胜利而结束。盘踞荆州的刘表忌惮刘备,势必不会答应刘备提出的偷袭许都的建议。因此,即便曹操远征乌桓,许都也不会遭到偷袭。最终,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出兵乌桓,击溃袁煕和袁尚。不过,郭嘉却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因病去世。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郭嘉口中的“兵贵神速”, 意为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郭嘉传》中的“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郭嘉极力主张远征乌桓的情节,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当时,袁煕和袁尚被曹操赶出河北,逃往乌桓。在是否攻入乌桓的问题上,曹操手下文武分歧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刘备会乘虚进攻许昌。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在官渡之战爆发后,刘表曾派遣刘备北出叶县,与夏侯惇发生过一场战斗(也便是大家所熟悉的博望坡之战)。而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刘备确有此意。《三国志·先主传》载:“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

在是否应该远征乌桓的问题上,郭嘉的意见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三国志·郭嘉传》载:“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正是因为这句话,曹操终于下定决定远征乌桓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因此平定了中国北方地区。这也是郭嘉在临终前给曹操献出的最后一个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