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作品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唐诗翻译大赛英语翻译)

  • 他们的作品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唐诗翻译大赛英语翻译)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经典美文

他们的作品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唐诗翻译大赛英语翻译)

野狐试答

题主好,脍炙人口而不知道作者的诗歌非常多,这方面的词几乎没有。

中国古代的诗歌作者是不署名的,作者在作品上署名,最早不过东汉。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没有一首知道作者是谁;《乐府诗》中的绝大多数诗歌也是作者不详;再向前,《诗经》中能断定作者的也只有几首;上古《击壤歌》、《弹歌》等著名歌谣作者是谁,也不清楚。

汉代有很多署名的诗歌,并不是作者署名的,是因为他们是高官显宦,或者名气太大,他们的诗传了下来,后世集结的时候才署上名字的。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连诗歌的题目都是后世加的,他们自己写首诗,是不会署上刘季、项羽的。汉武帝的《秋风辞》很著名,他写完诗绝对不会像我们还要署名,还要声明原创。官员们也是如此不署名。假托李陵、苏武的伪诗很多,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与作诗不属自己名字的习惯有关。

三国以后,文人才开始重视诗中署名了,慢慢也成为习惯和一种格式。此后,就很少再出现脍炙人口,又不知作者是谁的诗了。

词起源在晚唐五代,盛行于宋朝,文人早都很重视“著作权”了,所以,几乎没有很著名,又不知道作者是谁的词。只要词著名,肯定知道作者,除非词不著名。

这样看来脍炙人口,又不知道作者是谁的,就只有诗歌了,这种诗歌非常多了,脍炙人口的也很多,《诗经》中篇篇是经典,大家熟悉的有《关雎》、《桃夭》、《蒹葭》、《无衣》……都是脍炙人口,又不知道作者的诗;《乐府诗》中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西洲曲》……也都是这样的诗。

既然揭开了锅,我们还是炒个菜端上来才合适。野狐就聊一下古诗十九首里面的《涉江采芙蓉》吧。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落魄文人的杰作,最早收录在南朝萧统所编的《文选》中,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诗歌如浑金璞玉,抒发了末世文人的伤感情怀,野狐称其为“无名氏的东汉挽歌”《涉江采芙蓉》是其中的第六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芙蓉”是莲花的别称,莲花俗称荷花,也称芙蕖,还有一个很古雅的称呼“菡萏”。这些称呼在诗词中都可以看到,虽然所指的事物一样,但具体的用法是有差异的,这点自己读诗的时候去悉心体会,这不是几句话就可讲清楚的。

“采莲”是江南的盛事,是很具有审美价值的劳动。需要提醒的是“采莲”不是采莲花,是采莲蓬,因为入诗需要美感,就借用采莲来表示采莲蓬。孟子讲:“读书不可死于句下。”尤其是读诗歌,诗歌很空灵,不可死解。

兰泽、芳草,既是环境景物描写,更是以香花芳草来衬托采莲女子的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自问自答,采一朵莲花,想要把她送给谁,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可他远游在外。

注意,此处的“采之”指的是采一朵莲花,情人之间送花,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哪里有送一枝莲蓬的。采莲蓬的女子,劳动的间隙,思念远游的丈夫,有晚开红艳可爱的莲花,她采摘下来,拿在手里,望着远方,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四句写游子。回头瞭望故乡,回乡的道路是那样遥远,我和我的妻子同心如兰,可为何又要天各一方,分离的忧伤痛彻心骨,我只能在这样的忧伤中慢慢老去。值得注意的是,写游子其实是虚写,是采莲女子的想象之词。

这种“曲揣彼意”的写法,是建立在“一种相思,两处别愁”的情理上的。这种婉曲的抒写离愁的方法《诗经 》“卷耳”、“陟岵”中就有,杜甫的《月夜》也是这种方法的抒情,周邦彦的《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用得尤其巧妙。

《涉江采芙蓉》从单篇来看,是很纯粹的闺怨诗,写闺中女子采莲思夫。但从十九首整体来看更像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的时候采用了“闺怨词”的虚拟方式,妙的是虚拟之中又有虚拟,简直就是梦中有梦,那种忧伤真可是挥之不去。

我就介绍几首罢!

话说大宋乾道,淳熙年间,一日宋高宗乘船过断桥,见一酒肆,屏风上写有《风入松》一词。诗曰。

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楊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移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又。某丐徜徉于長安道上。或歌或哭,状似有心疾者。一日登陶然亭,援笔题于壁上曰。

为感浮生亦太劳,可怜无地处英豪。伤心未是中原事,犹向狂流着一篙。此衷苦况向谁说?欲哭还歌泪几行?为问诸公心丧否,狂人犹自笑人狂。

盖也有心人也!某年又有诗丐斃于道傍,遗《绝命诗》一首,诗曰。

身世浑如水上鸥,

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

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

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

黃犬何须吠不休?

你看这耿介之士,风尘落魄,仍不坠青云之志!!

总的看以上三诗,绝不输于唐诗宋词,只可惜名姓淹末,好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