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评价最高的诗(评价杜甫的七言律诗)

  • 杜甫评价最高的诗(评价杜甫的七言律诗)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经典美文

杜甫评价最高的诗(评价杜甫的七言律诗)

千百年后,诗圣杜甫成了一名“网红”,活跃跃大大小小的论坛。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人们对杜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瘦”。瘦,大约也是诗人风骨的一种体现。

其实杜甫出身名门。小时候家境优越,不差钱。他也曾是个调皮捣蛋的“骚年”。应该也曾“圆润”过,是生活的“苦难”大师,把他一点点地塑造成了一个性格悲愤沉郁的诗圣杜甫。

杜甫一生成诗约3000余首,流传于世有1500首左右,有《杜工部集》。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的诗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对于诗圣杜甫,用他的一首诗是不足以概括其全貌的。

从时间轴来看,杜甫的创作时期大体可分为:青少年阶段(公元712-730年)、三次游学阶段(730-746)、十年长安(公元746-755年)、战乱流离阶段(公元756-759年)、巴蜀十年(公元759-768年)、舟车最后两年(公元768-770年)这六个阶段。

三次游学阶段(730-746)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这个时期的杜甫一定是圆润的,神采飞扬的,整日游历于吴越、齐赵,徜徉于山水之间。旅途中结识了李白,两个醉心于诗歌的年轻人相遇了,他们一起求仙问道,纵论诗文,整个盛唐在此颤了颤。代表作:《望岳》。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十年长安(公元746-755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客居长安十年。求取功名,是杜甫的一个心病。但他不是块当官的料,河西尉、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样的芝麻小官,实在不合他的心意。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重要诗篇有:《饮中八仙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等。44岁那年,他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长安不好混。长安,是个令人伤心的地方。

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鉴赏】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战乱流离阶段(公元756-759年)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经历了逃难、被俘等劫难,亲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进入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写成了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赠卫八处士》。被誉为“诗史”。

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鉴赏】《批点唐诗正声》:语似朴俚,实浑然不可及。风人之体于斯独至,读此诗泣鬼神矣。

巴蜀十年(公元759-768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有好友严武照顾他,杜甫携全家入蜀,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浣花草堂”。动荡不安,几乎是杜甫一生的写照。巴蜀十年,是杜甫下半生难得的安定时光,日子依然穷困,他依然关注时局、忧国忧民,他进入到另一个创作巅峰,大量重要的诗作,在这一阶段完成。《春夜喜雨》、《蜀相》《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旅夜书怀》、《登高》等。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鉴赏】这年他56岁,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这首诗被誉为“七律之冠”。

舟楫最后两年(公元768-770年)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诗作有《登岳阳楼》等。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鉴赏】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尔东说话)

自唐以来,崇尚杜诗者多以“三吏”、“三别”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杜甫之代表作!而这几首诗,其中虽稍有记述史实为之加分的特性,但亦被较为广泛地认为是杜诗水平及成就的典型代表。虽然也非常喜欢老杜的其它作品,但仍然非常赞同这种观点!